佛教通过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和次要路线的陆上网络从印度传播到中亚和中国。这个网络连接了公元一千年期间印度西北部、中亚西部、塔里木盆地和中国的佛教中心。从广义上讲,丝绸之路从中国延伸到地中海,包括经过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的路线。 中亚西部的主要路线穿过马吉亚纳河和奥克萨斯河(阿姆河) 谷地,到达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或向北分支到粟特,并继续到中亚东部的塔里木盆地。穿过巴基斯坦北部喀喇昆仑山脉的毛细血管将中亚东部的丝绸之路与印度西北部的贸易和旅行的主要动脉直接相连。绕塔里木盆地的南北路线在中华帝国最西端的前哨敦煌重新汇合,穿过甘肃走廊到达中国中部。 佛教从印度向中亚和中国的传播与丝绸之路的发展相一致,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渠道。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期间,中国与中亚和南亚“西域”(西域)的联系扩大。到公元前111年,汉人控制了通往敦煌的甘肃走廊,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驻军和灌溉农业绿洲于公元前1 世纪建立。交流继续。 中国汉代史书记载,公元前2世纪,月氏游牧民族从敦煌一带经塔里木盆地逐渐迁徙至大夏。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卡尼什卡统治时期,贵霜帝国控制了连接印度北部和丝绸之路的路线。贵霜控制加速了经济和文化接触,刺激了佛教从南亚向中亚和中国的运动。 早期中国佛经的译者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西部和印度西北部来到中国。公元二世纪中叶,安世高、洛卡克玛和其他帕提亚、粟特和印度译者抵达洛阳,在丝绸的南北分支于阗、龟兹、吐鲁番和敦煌的灌溉绿洲附近出现了佛教寺院公元 3 至5 世纪的路线 某些学术僧侣,包括来自敦煌的 Dharmaraksa(约公元233-310年)和来自 Kucha的 Kumārajīva(公元 350-409/413年),直接来自塔里木盆地的佛教中心。 许多沿着丝绸之路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旅行的无名僧侣负责将佛教传播到寺院之外。到印度的中国朝圣者带着手稿、遗物、以及关于佛教中心地带圣地的故事。法显(约公元 337-418年)和玄奘(约公元 600-664年)是中国最着名的朝圣者;他们的帐户包含有关中亚和印度社会政治和宗教状况的宝贵细节。 Aurel Stein 和其他探险家在20世纪初发现的 Stūpas(圣物箱)、洞穴壁画和手稿说明了丝绸之路作为佛教传播途径的作用。塔里木盆地南线佛教遗址的佛塔采用了印度西北部的建筑特色。甘达利法典的手稿来自于阗的(巴利文,Dhammapada)和来自尼雅、安德雷和楼兰的大约一千份喀罗塔语文献表明,直到公元四世纪,南丝绸之路沿线继续使用甘达里语。 与犍陀罗、中亚西部和伊朗的艺术风格密切相关,而其他艺术则融合了中国和土耳其元素。公元二至六世纪佛教梵文手稿的分布表明,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佛教中心普遍隶属于主流佛教学校(特别是有部),但大乘传统在和阗等南方丝绸之路中心盛行。 六世纪以后,佛教文学用中亚方言书写,包括于阗语、吐火罗语、粟特语、维吾尔语、藏语和蒙古语。公元一千年中后期,佛教艺术和文学传统与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和景教基督教传统在中亚继续蓬勃发展 尽管有这些历史遗产,但除了西藏和蒙古尚存的佛教传统外,随着中亚丝绸之路地区在第二个千年逐渐伊斯兰化,佛教从这些地区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