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连海外百科 首页 商业百科 经济金融 查看内容

日本经济2_Yasuo Masai版

2024-8-6 17:00| 发布者: isky| 查看: 34| 评论: 0

摘要: 矿产资源:除少数例外,日本的矿产储量很少,而且开采出来的矿产质量通常很差。煤炭、铁矿石、锌、铅、铜、硫、金和银是最丰富的矿产(相对而言),钨、铬铁矿和锰的储量较少。日本还有大量的石灰石矿藏。镍、钴、铝 ...
矿产资源:

除少数例外,日本的矿产储量很少,而且开采出来的矿产质量通常很差。煤炭、铁矿石、锌、铅、铜、硫、金和银是最丰富的矿产(相对而言),钨、铬铁矿和锰的储量较少。日本还有大量的石灰石矿藏。镍、钴、铝土矿(铝矿石)、硝酸盐、岩盐、钾碱、磷酸盐、原油和天然气几乎完全缺乏。

煤炭储量集中在北海道和九州。石油储量稀少,国内石油产量仅占日本石油消耗的一小部分。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从日本海的本州北部延伸到北海道的石狩-勇拂低地。千叶县东部和东北东部近海也发现了天然气储量。日本的铁矿石质量较差,主要产自本州北部和西部。铜曾是日本最重要的金属矿石,但其储量已几乎枯竭;铅和锌通常与铜一起发现。

采矿业

采矿业是日本经济中一个不重要且正在衰落的分支。采掘业的特点是矿山规模小且效率低下,不适合采用现代大规模采矿方法。除金矿开采外,金属矿石开采在21世纪初急剧下降。铁和铜的开采在2000年后基本停止,日本现在对这两种矿石的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金属矿石包括银、铅和锌。石灰石采石在日本列岛广泛存在。

煤炭是日本工业化时期开采的最重要矿物,现在开采量很小。煤炭行业受到生产不经济、外国廉价煤炭竞争以及二战以来石油普遍使用的影响。其余大部分煤炭产量位于北海道。几乎全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都来自新潟县。千叶县和福岛县也生产天然气。

能源

日本的能源消耗率在数十年稳步增长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趋于平稳。日本的人均电力消耗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相当,但石油和天然气消耗率却低得多。日本最大的单一能源是石油;几乎所有需求都通过进口来满足,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日本公司开发的油田。煤炭主要依靠进口,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要小得多。天然气产量最大的是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其能量输出与煤炭相当。


日本大部分电力来自火力发电厂。几十年来,石油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燃料来源,但为了减少日本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大幅增加。燃烧液化天然气的发电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作为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的一种手段。

自1970年代以来,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核能发电的能源政策,将其作为无污染的国产能源。该计划将核能的贡献率提高到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约三分之一。目前,全国有数十座核电站投入运营。

由于日本多山的地形,该国丰富的水力发电潜力分布不均。此外,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建造足够的蓄水设施的困难,许多水力发电厂一年中只能满负荷运行几个月。水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本州中部(信浓川、天龙川、利根川和木曾川沿岸)、东北地区和九州部分地区。这种分布模式确保了日本的水力发电能力与重要工业区的位置相得益彰。尽管仍有未开发的潜力,但最好的地点已经被用于建造大型工厂,而进一步增加的产能则由较小规模的运营组成。此外,还建造了许多抽水蓄能电站,在非高峰时段将水抽到水力发电设施上方的水库,在高峰需求期间释放用于发电。

制造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点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数量、质量、品种和效率方面都有所进步。重点已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和更高程度的加工。因此,一些较老的行业,包括木材加工、纺织和食品制造,其相对重要性已大大下降。

日本是世界主要造船和汽车制造国之一,也是粗钢、合成橡胶、铝、硫酸、塑料、水泥、纸浆和纸张、各种化学品和石化产品以及纺织品等基本产品的主要生产国。日本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工厂。20世纪后期,日本汽车、钢铁、机械(包括机器人)和精密设备(尤其是相机)的生产增长最为显著。随后,日本以先进的电子产品而闻名,包括计算机和微电子、电信设备和消费品。

一名培训师正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丰田全球生产中心的车门装配部门培训工人。


日本战后工业表现优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投资水平高且增长迅速,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设备投资的激增为钢铁和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使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大幅增加,并导致旧机器的快速更新。这反过来又大大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并使制造业在熟练劳动力严重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增长。广泛使用技术创新和实施优越的生产系统使日本制造业的许多部门比竞争对手具有强大的优势,因此该国的出口量飙升。另一项战略是在亚洲、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建立海外工厂,部分是为了减少与外国竞争对手的贸易摩擦,也是为了在日元升值时降低成本。汽车和先进电子产品制造商特别成功地实施了这种方法。

紧密联系的企业集团,即所谓的“经连会”体系,在日本工业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出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大量交叉持有公司股票,经连会集团合作制定长期战略,不考虑短期利润,抢占市场份额,并管理制造、分销和销售风险。这些行动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日本在二战后颁布的反垄断法逐渐放松,对其解释也越来越灵活,这些法律曾打破了旧有的财阀集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环境的变化使日本工业更愿意跨越传统经连会的界限进行合作、合并和收购,这种体系逐渐弱化。

金融

二战后最初几十年,日本复杂的金融体系与其他发达国家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明显的是银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证券业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放松管制和国际化,这些差异逐渐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机构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日本银行已主导国际银行业,而东京证券交易所则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

但是,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价格高涨的“泡沫经济”投机之上的。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对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导致了21世纪初的长期复苏。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约20年间,金融体系监管法律逐渐得到修改,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经营也逐渐自由化。

银行业

日本银行成立于1882年,是唯一一家发行日元的银行;它在制定和执行政府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银行一直由财政部间接控制,但当时颁布的立法使其独立于财政部。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新的金融监督局(自2000年起称为金融服务局)成立,接管以前由财政部执行的审计和监督业务。

几十年来,大部分国内银行业务都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的。然而,自1990年代末以来,监管改革打破了传统上将日本银行系统分割成几种类型贷款机构的壁垒,许多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并购实现了转型。此外,还有许多信托银行和长期信贷银行、一些政府金融机构(包括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司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数十家外国银行以及许多相互储蓄和贷款银行和信贷协会。21世纪初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日本邮政银行的10年私有化计划(2007年完成),该银行是该国存款持有量最大的银行。

日本金融体系长期以来的特点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工业之间的高度相互依赖。传统上,制造商很大一部分借贷需求都依赖银行,尽管制造商自有资本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但私人和政府金融机构仍然占总借款的很大一部分。由于商业银行负责向工业提供如此多的信贷,它们对客户公司的影响相当大。它们积极的贷款政策也意味着,它们的流动性比率按照西方标准往往较低,它们不得不依赖活期存款(银行可以随时用作贷款的资金)和从日本银行的大规模借款。因此,中央银行一直处于强大的地位,可以影响银行的运营,并通过信贷上限快速调整信贷量。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许多私人金融机构背负着巨额坏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暂时将一些银行国有化,并迫使其他银行合并。银行合并进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2007年经济大衰退爆发后,银行再次陷入困境。

证券

日本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24小时证券市场的支柱之一。日本有多家证券交易所,其中最重要的东京和大阪两家交易所几乎占据了日本的全部业务。20世纪80年代末,股票交易迅速增长,部分原因是日元走强、利率下降以及大量资本用于金融投资。然而,当时的市场投机性也很强,上涨之后是严重的衰退。复苏缓慢,反映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日本经济的缓慢增长速度,并再次受到2008年开始的经济衰退的打击。

日本的债券市场相对不发达,因为政府的低长期利率政策使得债券相对于相对较高的短期利率缺乏吸引力。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往往只购买折扣债券。因此,债券购买主要局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需要根据非官方的分配配额购买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二级债券市场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运作,尽管场外交易迅速增长,但业务的很大一部分是金融债券交易。

20世纪80年代,日本努力扩大债券市场,引入了更多种类的债券工具,并建立了许多债券评级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债券市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当时市场部分放松管制,银行被允许通过子公司参与企业市场。1971年,东京市场开始参与国际资本交易,当时首次引入了以日元为主的外国债券发行;后来,非居民机构被允许以外币发行债券。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十年,日本央行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央行一样,成为日本政府债券(JGB)的主要买家,这项政策被称为量化宽松。截至2023年,日本央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内债券持有者,拥有所有未偿还日本国债的5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