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观察到日本佛教的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日本佛教倾向于强调人道制度的重要性。印度佛教和某种程度上的中国佛教倾向于隐居,而日本佛教则强调实用道德及其伴随的职业道德。日本佛教涉及复合等级社会的各个层面,强调人际关系、家庭道德和对祖先的崇敬的重要性。它还倾向于以“镇护国家”(“通过宗教戒律实现国家和平”)的名义与民族主义倾向妥协。为了顺应日本人崇敬有魅力的人的倾向,对各个教派创始人的崇拜十分普遍。每个派别或学派都倾向于排他性,过分强调师徒传承。 日本佛教倾向于非理性主义。日本人通常不喜欢理性主义的推测,在宗教方面,他们也未能发展出宏大的教义体系。他们倾向于更直观、更感性地回应佛教的救赎信息。他们喜欢简单的象征性表达,因此被诸如南无阿弥陀佛(“我信仰阿弥陀佛”)或南无妙法莲华经(“我信仰妙法莲华经”)之类的祈愿所吸引。 另一个特点是倾向于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日本佛教徒试图通过坚持现象世界来理解绝对(佛)。结果就是倾向于将世界或个人自我等同于终极。因此,日本人通常表现出宗教宽容,但同时又缺乏面对问题的意愿。同样,精神纪律和寺院规则往往没有得到加强,而是任其失效和恶化。最后,人们对古老的萨满教习俗,尤其是本土的神道教表现出了惊人的开放态度。 佛教很早就与神道教达成了谅解和共存。时至今日,日本人仍认为同时信仰佛教和神道教并不矛盾。尽管佛教寺庙(寺tera)和神社(神社jinja)以及各自的牧师有着严格的区别,但很少有信徒宣称自己信仰一种宗教而排斥另一种宗教。事实上,大多数日本人都举行神道教婚礼和佛教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