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达光电英文名称:AU Optronics Corporation,是中国台湾最大的平板显示器(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或 TFT-LCD )生产商,也是世界第三大制造商,仅次于韩国的三星和LG-飞利浦。作为1990年代初期第一家开始生产有源矩阵 LCD的中国台湾公司,友达光电在中国台湾转型为世界高科技中心之一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公司已将生产从小型面板扩展到最新一代的大型面板,例如中国台湾第一款高清46英寸电视面板,于2003年底推出。友达光电也开发了强大的内部研究和开发组件,这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产非晶硅基 TFT 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公司。该公司希望将这项技术付诸实践,为新一代移动电话生产面板——包括由中国台湾领先的手机生产商明基公司生产的产品。 友达光电在中国台湾、日本、中国大陆、美国和荷兰设有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台湾和中国苏州。2003年,友达光电公布的收入超过1040亿新台币(31亿美元),销售额自1999年以来增长了18倍以上。该公司由董事长 KY Lee 领导,他也是 BenQ Corporation的董事长。 友达光电概况 地址:中国台湾新竹立新路1 号 电话: +88635632899 传真:88635643370 官网:http: //www.auo.com 成立时间:2001年 员工人数:9,780人 股票代码:AUO NAIC:334419其他电子元件制造 1990年代的技术驱动 中国台湾在1980年代初期开始努力将其经济从依赖低利润的大规模生产产品转向利润更高、声望更高的市场,例如科技行业。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政府成立了隶属于经济事务部的工业技术研究所(ITRI)。到1970年代后期,ITRI 已经瞄准了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并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即电子研究服务组织 (ERSO),该部门开始通过与 RCA 等西方合作伙伴的技术转让来获取技术,以创建中国台湾自己的集成电路(IC)生产产业。 在 RCA的协助下,ERSO 成功启动了中国台湾第一家 IC 生产设施。1980年,政府机构将 IC 生产线拆分为一家新公司,即联合微电子公司 (UMC)。UMC 最初为消费市场推出了小型芯片,例如用于数字手表。然而,在这十年中,联华电子继续发展其技术——以及其生产能力的复杂性。然而,商品生产仍然是公司业务的主要部分。 1985年,联电成为中国台湾第一家IC厂商上市,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使该公司能够开始寻求向其他新兴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其中之一是液晶显示 (LCD) 面板的小而潜在的巨大市场。UMC的兴趣转向了薄膜晶体管 (TFT) 技术的开发,并于1990年支持成立了一家致力于 TFT-LCD 技术开发的新公司,名为 Unipac Optoelectronics。在整个十年中,联华电子将继续是 Unipac的主要股东。 在一系列技术转让协议中再次转向外国合作伙伴,Unipac 着手在新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建立自己的第一代生产工厂,在公司内部被称为 Fab L1 。该设施于1990年代初开始测试,到1994年开始全面生产。 Unipac 最初的生产仅限于1.8英寸和4英寸屏幕格式之间的一系列尺寸,但到1995年,该公司也开始生产5.6英寸格式。届时,该公司每月可生产约 30,000块4英寸屏幕。较小的格式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导航显示器和电视监视器等最终用途,并在十年后期作为客运航空公司座椅靠背显示器找到了市场。 然而,便携式计算机代表了 TFT-LCD 技术最活跃的市场。在本世纪中期,10.5 英寸外形成为行业标准。然而,Unipac 与其他新兴的中国台湾 LCD 制造商一样,继续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的较大竞争对手,同时依赖于从这些国家和其他地方引进的技术。与此同时,Unipac 面临来自许多新竞争对手的迫在眉睫的压力,这些竞争对手在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自己的大尺寸面板。 新公司之一是 Acer Display Technologies (ADT),它于1996年作为快速发展的计算机集团的子公司成立。1998年,当公司与 IBM 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时,ADT的雄心向前迈出了一大步。Unipac 也不甘示弱,当年与日本松下达成了自己的技术转让协议。这两项协议都承诺提高中国台湾生产大尺寸TFT-LCD面板的能力。 挑战新世纪的全球领导力 与松下的协议使Unipac完成了其第二代工厂,并于1999年开始量产。公司进入大尺寸面板市场启动了转型。Unipac 从1998年仅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开始进入爆炸式增长时期。到1999年底,该公司的收入超过了7000万美元。 到2000年3月,Unipac 推出了其第一款17英寸 TFT-LCD,成为中国台湾第一家生产大于15 英寸类别的产品。该公司随后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最终将联电在 Unipac的股份减少至仅40%。Unipac 公开募股后不久,ADT 也加入了证券交易所,也首次在股市上市。到2000年底,Unipac 已在其最新一代的 3.5 代工厂 FAB L3m 开始批量生产,每月可生产 60,000张。与此同时,Unipac继续生产其原有的小尺寸屏幕,在该市场上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日本的领导者夏普。 与此同时,联华电子一直在调整其业务结构,剥离其商品 IC 业务,将自身重新定位为一家纯粹的半导体代工厂。作为这项努力的一部分,联电寻求一种方法来剥离其 LCD 业务。2001年,当宏碁同意将其自己的显示面板子公司 ADT 分拆为与 Unipac 合并的新公司时,Unipac 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称为 AU Optronics。新公司董事长的席位由 KY Lee 接任,他还曾担任宏碁另一个分支机构 BenQ Corporation的董事长。 友达光电的综合产能——包括ADT的两个LCD工厂——使其跻身全球行业领先地位,并使其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的综合影响力鼓励它努力加强对其技术要求的控制。2000年,友达光电在新竹开设研发机构。作为公司常务副总裁,卢博彦告诉EBN: “各类新产品的研发已经成为我们超越目前的高位,加快向世界第一的步伐的关键。1 家平板显示器公司。” 作为这项努力的一部分,该公司承诺在2005年之前花费大约 3亿美元,使之前的研究支出增加一倍。到2002年底,当该公司展示了其第一款第五代 LCD 面板时,这种努力开始得到回报。至此,该公司还完成了全球首款非晶硅基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的研发。公司于2003年正式推出了完成的产品,即4英寸屏幕。 公司观点: 使命:成为平板显示器的全球领导者。愿景:以光电创新丰富数字生活方式。 友达光电发展时间线 1990年: Unipac Optoelectronics 作为中国台湾半导体制造商联合微电子公司的 TFT-LCD 子公司推出。 1994年: Unipac的第一家 TFT-LCD 工厂开始生产。 1996年: Acer 成立了 TFT-LCD 子公司 Acer Display Technologies (ADT)。 1998年: Unipac 与松下建立技术转让合作伙伴关系;ADT 与 IBM 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 2000: ADT 和Unipac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1年: ADT 和Unipac 合并为 AU Optronics。 2002年: 公司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生产工厂。 2003年: 友达光电在全球TFT-LCD市场位居第三。 2004年: 公司启动建设第六代生产工厂,计划于2005年投产;由于市场状况不佳,公司考虑暂停建设第七代工厂。 到2002年底,友达光电的研发推动开始为公司带来回报——当年,友达光电在申请新专利方面领先市场,申请专利权达到265件。友达光电也一直在加紧生产,包括2002年6月在中国大陆苏州开设的新工厂,每月可生产50,000个 LCD 模块。 到2003年,友达光电在全球大尺寸 TFT-LCD 面板出货量中位居第三,计算机外围设备市场,尤其是新型 LCD 电视市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起飞。同年8月,公司开始生产世界上第一块30英寸宽的液晶电视面板。紧随其后的是第一台中国台湾制造的46英寸 HDTV 液晶面板。在规模的另一端,友达开始瞄准手机市场,开始生产自己的低功耗屏幕。该公司还试图在手掌大小的市场站稳脚跟,于2003年10月推出中国台湾第一块2英寸透反射 LCD 屏幕。到当年年底,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已飙升至1040亿新台币(31亿美元)。 进入2004年,友达光电启动了新的第六代 LCD 晶圆厂的建设,计划于2005年竣工。公司也开始筹划新的第七代晶圆厂,原定于2007年进入量产。市场状况——2004年底需求下降,加上液晶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价格迅速下跌——迫使友达光电考虑暂停新工厂的开业。尽管如此,友达光电似乎有望在本世纪中期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 TFT-LCD 屏幕制造商的目标。 主要子公司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中国);美国友达光电公司;日本友达光电;AU Optronics Europe BV(荷兰);友达光电韩国。 主要竞争对手 三星公司;LG-飞利浦;夏普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