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幕府 室町幕府(1338-1573年)是日本三个军事政权(幕府)中的第二个,介于镰仓幕府(1192-1333年)和德川幕府(1603-1867年)之间。室町幕府由足利尊氏(1305-1358年)创立,其名称源于京都的室町地区,1378年后幕府的宫殿和行政总部就设在这里。它也被称为“足利幕府”,指的是其统治之家。在足利幕府统治下,幕府将军及其政府大大扩大了军事统治的范围,对该国大多数政治和军事事务(包括外交关系)行使权力,而日本天皇只拥有边缘的、主要是仪式化的主权。与后来的德川幕府统治相反,足利幕府未能在幕府将军和当地大名之间建立权力平衡。尽管室町幕府持续了200多年,但它很少承担中央权力的角色。 为了将影响力扩展到镰仓总部之外,第一代幕府依靠从藩臣(御家人)中选出的军事土地管家(地头jitō)和地方指挥官(守護shugo)网络。镰仓幕府的权力虽然有限,但一直在仍然运转的帝国地方政府结构内行使。在室町幕府时期,守护将他们已有的军事权力与之前由地方长官(国司kokushi)掌握的大部分权力合并,从而实际上成为军事长官。幕府将军、守护和地头的联合权力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国家政府的体系。尽管室町幕府处理的行政、法律和军事事务数量比镰仓幕府多,范围也更复杂,但将军和守护都没有获得充分行使他们声称的权力所需的行政权力。足利家统治所依赖的政治军事力量平衡被削弱,因为许多守护与足利家一样强大。 足利霸权主要依赖于属下守护家的支持,而较少依赖于其从众多但各自较弱的地同级属下招募私人军队的能力。幕府将军从未指挥过一支可以对抗最强大的主要属下,更不用说对抗多个守护联合体的私人军队了。在统治末期,足利家族成为镰仓最强大的属下之一。它拥有三河和上总的守护领地以及下野国(现在的栃木县)、上总国(现在的千叶县)、相模国(现在的神奈川县)、三河国(现在的爱知县)和丹波国(现在的京都府和兵库县)的领地。它的军事力量可以依靠来自这些国家的大量分支家族(统称为一门一门)。在尊氏那一代,一门包括畠山、仁木、细川、吉良、今川、冨樫、 一色、渋川和斯波。无数武士家族与足利结盟,作为外様(非亲属)藩属争夺霸权。成为幕府将军后,尊氏将可靠的分支家族成员任命为尽可能多的省份的守护者。到14世纪末,在记录的67个省级任命中,有42个由足利的亲戚担任。然而,家族关系从来都不是可靠的纽带,南北朝廷(1336-92年)内战期间发生的许多叛逃事件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守护者本身在他们被指派的省份中也没有什么权力。 守护被任命到一个或多个省份(国kuni),负责维持秩序、执行司法和确保税收。虽然军阀拥有大量土地和追随者,但他们的土地不一定在他们被指派的省份内。任何一个省份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朝廷贵族、宗教组织和地方军事所有者(国人kokujin)的庄园占据,其中一些人是幕府将军的直属附庸(gokenin)。守护,尤其是那些由足利幕府将军从外面引进的守护,不得不与这些当地所有者竞争土地和劳动力。由于与幕府有联系,守护在这场竞争中具有优势:他们可以为自己或其他武士家族保留因司法或军事行动而空出的土地,从而扩大他们的持有量或家臣队伍。他们有权为特定目的征收某些省级税(tansen和tammai)。他们可以授予当地武士家庭半税(半税)权(这种做法允许将一半的遗产税用于战时的军需开支)。通过采取此类手段和直接军事行动来获得更多土地和附庸,守护者设法在当地扩大了实力,但越来越多地以牺牲幕府将军的利益为代价。 在15世纪,随着一些守护者和国人变得更加强大并在当地根深蒂固,他们能够组建统一的领地,尽管这些领地最初不如整个省份那么大,但更加紧凑,军事上也更加可行。这些守护者被称为守护大名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幕府的联系在地方权力斗争中变得越来越没有用处。幕府则试图通过玩弄守护者的任命、利用地方护国人保护地方利益以及干涉守护家的内政,让守护者依赖幕府。这种手段在室町政治中很常见。镰仓幕府和德川幕府的总部设在关东地区,远离京都。镰仓幕府能够依靠现有的省级政府系统来维持国家的基本结构。 同时,它通过特定的有限的行政渠道发挥影响力。德川幕府有权从关东控制京都和西部各省。足利尊氏虽然其家族的权力基础在关东,但由于对首都地区的控制不稳定,他不得不迁往京都。对于室町幕府来说,权力的转移带来了“关东问题”。为了保持在关东地区的影响力,尊氏在镰仓建立了一个“幕府分支”,即镰仓府,并任命他的次子为关东管领。关东总部虽然受京都控制,但在地方事务上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其管辖范围扩大到关东八个省以及伊豆(现静冈县的一部分)和甲斐(现山梨县),后来又扩展到陆奥(现青森、岩手、宫城和福岛) 足利关东家族统治着关东藩(今长崎县和田市)和出羽县(今秋田县和山形县)。不久之后,关东足利家的首领采用了公方的称号,并将管领的职位移交给了曾担任镰仓府主要管理者的上杉家族。分离主义倾向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京都政府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1439年,足利关东家族被第六代将军足利义德召集的军队消灭。之后,担任管领的上杉家族成为镰仓的最高官员。 九州给京都的足利家族带来了类似的控制问题。在南部岛屿,大多数省份长期以来一直从属于根深蒂固的军事家族,如岛津家族、大友家族、正尼家族和大内家族。尊氏别无选择,只能将这些房屋保留为守护。然而,作为幕府在京都的地区代表,足利将军留在了九州北部,通常居住在博多,是具有影响力的支系家族的族长,头衔为九州探题。其中,今川贞世于1371年至1395年任职,他因将九州守护转变为支持室町幕府的能力而出名。但京都对九州内海西端和九州北部海岸的控制能力从未直接或完全实现,而这些对于当时与朝鲜和中国的衡平贸易至关重要。即使在最强大的探题领导下,京都也未能完全控制这些地方。 因此,室町幕府的权力只能直接扩展到日本中部地区,即总共68个省份中的45个(66个国和2个岛)。足利堡垒就在这个区域内得到巩固。这些省份共有20个活跃的守护家,因为许多守护家同时控制着多个省份。14世纪末,大约有10个足利支系掌握着中部地区45个守护家中的31个。这一地区的所有守护家都必须在京都建造住宅,以便为幕府服务。虽然足利幕府统治下的政府是幕府和守护家 之间力量平衡的结果,但幕府自然应该寻求获得远高于支持他的联盟的地位。足利家从自己的领地(御领go-ryō)中获得一些收入和军事服务。一个重要的收入和军事支持来源是将整个山代省(现为京都府的一部分)置于幕府控制之下,并让家臣委员会负责人(侍所samurai-dokoro)担任守护。除此之外,幕府将军的土地分散在许多省份。这些土地被用作收入来源,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被用作封地,用来养活担任幕府行政官和卫兵的家臣。幕府将军的宫廷卫队奉公卫(hōkōshū)是从幕府庄园和守护家族的小分支中招募的。 但这些部队虽然足以维持首都的秩序,但人数从未超过几百名骑兵。代表幕府的军事行动总是由忠于幕府的守护家族在幕府命令下派遣的部队进行。因此,幕府将军发挥武力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激励足够数量的守护听从他的指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他成功地派出联军对抗侵略性的守护家族对幕府的威胁。然而,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却无法维持权力平衡。结果就是应仁之战(1467-77年),这场战争使所有守护家族都加入了持续十一年的军事斗争,并结束了幕府影响首都以外事务的能力。幕府 的权力不仅限于军事力量。幕府拥有某些法律和习惯特权,以及来自高级法院等级和贵族生活方式的魅力。幕府将军一职是天皇任命的,随之而来的是高级法院地位的期望。尊氏获得了第二级,高级职位。义满升至第一级,即初级;他的继任者,直到义正,也都如此。这样的等级使足利家族融入了高级宫廷贵族,在威望和与天皇的亲近度方面远远高于其他军事领主,而天皇仍然被尊为官方君主。1403年,明朝中国皇帝授予义满“日本国王”的称号,这为幕府将军的公众形象又增添了一层色彩。然而,这并没有成为一种常规做法。 足利将军对艺术的慷慨赞助是其新贵族地位的体现之一。从幕府将军的住所,即所谓的花之御所(花之宫)、金阁寺(金阁寺)和银阁寺(银阁寺)开始,足利家体现了一种新精英文化的价值观,融合了民间贵族的传统风格和武士贵族的活力文化。禅宗佛教在宗教和艺术上的影响日益增强,朝廷与幕府的距离越来越近,导致艺术繁荣:建筑、文学、能剧、狂言(喜剧)、诗歌、猿乐(民间娱乐)、茶道、园林和插花都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活方式是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足利家族即使在失去各省的有效权力后,仍能通过控制京都及其商业财富和参与中国贸易来继续这种生活方式。中国明朝一直在寻求日本的支持,以镇压困扰中国沿海水域的日本海盗倭寇,导致两国关系在半个世纪内更加密切。义满重启了中国的朝贡制度;出口日本商品(木材、铜矿石、硫磺、剑、扇子)并进口中国产品(瓷器、丝绸、书籍和硬币)的贸易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室町政府主要由足利尊氏和他的弟弟足利忠义塑造,足利尊氏是一位主要关注权力平衡的军事组织者和战略家,而足利忠义则致力于建立政府的行政机构。1336年颁布的建武式目(建武式目、建武法典或足利法典)表明足利家族有意效仿镰仓军事统治模式。他们还认识到需要为京都带来和平并保护他们的商业利益。早期的足利幕府在行政组织和人员方面从镰仓幕府手中接管了很多。与镰仓的源氏不同,足利家族自始至终保留了对幕府办公室的控制权,至少前八任幕府在室町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室町幕府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幕府由将军在管事(执事shitsuji)的帮助下管理,管事由一系列亲属和准亲属封臣担任。1362年,该职位更名为管领,并升级为“副将军”。1367年,细川赖之(1329-92)被任命为管领,义满继任足利家的家主。当时他未成年,因此管领职位一度成为摄政。但该职??位不允许由任何一个家族拥有;相反,它由三个一门家族(即柴氏、细川和畠山)轮流担任。这三个家族并不与足利家竞争,而是充当了强大的守护者内部集团,致力于支持足利家。在成熟的义满统治下,管领办公室成为幕府将军和地方守护者之间的桥梁。守护者委员会(寄合寄合)的建立就是证据,该委员会由三大管领家和其他强大的守护者家如山名家、一色家和今川家的首领组成。管领寄合 系统在第六代幕府将军义德时代一直运行良好,他试图绕过管领和寄合,通过他的世袭行政官(奉行人)内部人员直接实施个人统治。这一举动导致守护者与幕府将军产生了分歧。1441年,义德被一名心怀不满的守护者暗杀,幕府统治从此结束。渐渐地,管领成为一种操纵手段,地方军事领主试图通过这种手段影响幕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室町幕府的职能机构最初与镰仓模式非常相似。一些法律和行政事务专家在镰仓有经验,他们协助了这一过程。在镰仓幕府,1226年成立的议政院(评定衆,国务委员会)发展成为北条统治下的主要审议委员会。足利尊氏在京都设立了一个议政院,配备了中原、三好和二阶堂等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吉良、山名、石桥和一色等足利支系的首领。管领制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这种安排,并最终影响了管领的寄合接管了兵部众的职能。 从镰仓借用的另一个重要机构是侍所(家臣委员会),尊氏将其用作他的战争委员会。侍所的首领称为所司,是从四个重要的守护家,即山名、赤松、一色和京极中选出的。这四个家族,两个是亲属,两个不是亲属,是足利家的次要支持集团。侍所的首领有两个主要职能:代表幕府担任山城(“家乡”)的守护,以及维持京城地区的法律和秩序。第二个职能是从帝国警察(検非違使)手中接管的。直到应仁战争后,武家处作为幕府政府的一个职能机构消失,这一制度一直执行得相当有效。 室町幕府时期,最有影响力、最持久的机构是政所,即行政委员会。政所最初是作为管理幕府将军家庭管理和财政(包括收税)的主要办公室而设立的,其负责人最初来自二阶堂,二阶堂是曾为上一任幕府服务的行政专家家族之一。后来,政所由伊势家族领导,这个家族曾长期担任足利家的行政长官。政所重要性的上升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第六代将军义德的统治下,政所被用来规避管领寄合制度,将权力集中在他手中。义德的遇刺结束了此后的这一努力。其次,随着幕府将军失去权力并退出政府事务,幕府将军逐渐成为万所的半世袭文官(奉行人)和组成宫廷卫队的军官家族(奉光宗)的傀儡。这些低级军官团体将现在无权无势的足利家族带入了16世纪。到16世纪初,各省不再掌握在中央任命的守护者手中,而是掌握在自立的战国大名手中——强大的守护者和国人的军事领主 幕府末期,藩士们开始迅速扩张其领土和脱离中央权力的自治权。面对这种发展,足利家可以选择两个方向:要么增强军事实力与大名竞争,要么退回到仅仅是仪式性的宗主权。足利家选择了后者。如前所述,第八代将军义政无法控制他的守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应仁之乱摧毁他的首都。此后,幕府政府迅速衰落,只剩下将军的地位。但它却靠着依赖于将军地位的利益而得以维持,就像足利家的任何活力迹象一样。 支持来自三个方面:上面提到的世袭幕府职员、足利家赞助的各种宗教机构、以及通过获得武士阶层象征性领袖的认可来使其事实上的地方权力合法化的军家。例如,1568年织田信长占领京都,其理由是支持足利义昭,而足利义昭注定是最后一位足利将军。1573年织田信长将义昭赶出京都后,室町幕府作为一个运作机构就此终结。然而,流亡的义昭继续以将军的身份行事,他的野心得到了强大大名的支持,因此严格来说,室町幕府一直保持着隐秘的合法存在,直到1588年义昭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