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连海外百科 首页 人文百科 海外人文 查看内容

朱印船:江户时代的重要术语

2024-8-11 13:51| 发布者: isky| 查看: 46| 评论: 0

摘要: “朱印船”是江户幕府将军授予“朱印船”(海外旅行许可证)的商船。在江户幕府的控制下,他们游历东南亚,通过与各国的直接贸易获取大量利润,并在东南亚各国形成“日本町”(Nihonmachi)。水印泉给日本带来了巨大 ...
“朱印船”是江户幕府将军授予“朱印船”(海外旅行许可证)的商船。在江户幕府的控制下,他们游历东南亚,通过与各国的直接贸易获取大量利润,并在东南亚各国形成“日本町”(Nihonmachi)。水印泉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同时该国的基督徒数量也随之增加。江户幕府感到危机,禁止基督教,还禁止日本人出国旅行。随着江户幕府的政策转向“锁国”(严格限制与其他国家的往来的政策),红印船也被废除。

朱印船的开始

朱印船的目的

1603年(庆长8年)建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最初活跃于海外贸易,并派遣商船以确保新的贸易路线。然而,当时东南亚各地出现了名为“和光”的海盗船,因此江户幕府颁发了红色印章作为出国通行证,证明该船是官方贸易船。这艘船被称为“朱印船”。

江户幕府通过颁发红印信将商船置于其控制之下,并禁止除红印船以外的所有船只出国航行。他还要求外国不要与朱印线以外的任何东西做生意,并要求他们将部分利润上缴江户幕府。

朱印线贸易的现实

德川家康于1604年(庆长9年)发行了他的第一张红色邮票,即江户幕府建立后的第二年。因为上面写有出发地、目的地、日期等,并贴有朱红色的江户幕府将军的大印章,所以被称为“朱印纸”。江户幕府使用朱印船进行贸易的约30年间,据说发行了360多枚朱印钞。典型的船主有长崎县令“末次平三”、大阪商人“末吉孙左卫门”、京都商人“角井良井”、“茶屋四郎”等。

其中还包括岛津氏、有马氏、松浦氏等九州的强大诸侯。每艘船每次航行都需要盖上一枚印章,返回江户幕府时要归还给江户幕府。当然,转借或赠送给他人是不允许的。船主获得红印后,准备白银和出口物品来购买货物,雇用船长和船员,然后建造船只。

船只的大小各不相同,从可容纳50人的小型船只到可容纳300人以上的大型船只。据说茶屋白次郎的红印船长45m,宽8m。远征东南亚所需的造船技术和最新航海技术是由欧洲人带到日本的。

“日本町”的形成

水印船的目的地主要是菲律宾、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从中国进口生丝、丝织物、棉织物、糖、香木、药材等。银、铜、铜钱、铁等。?屏风、折扇等从日本出口。经由东南亚与欧洲国家进行了活跃的贸易,最终在各地形成了被称为“日本町”的日本移民定居点。当时,数百至数千人以商人为生。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山田长政,他出生于骏河国(今静冈县中部和东北部)。1612年(庆长17年)左右,山田长政乘坐朱印船前往泰国,成为当地日本町的当家。后来,他受到统治泰国中部地区的大城府宋谭国王的喜欢,被任命为贴身侍从。然而,国王去世后,山田长政中毒身亡,并卷入了继承权之争。

废除红印章船舶贸易

起初,德川家康以贸易利益为重,默许基督教传教工作,但逐渐开始感受到基督徒人数不断增加的威胁。因此,1612年(庆长17年)颁布了《禁教令》(禁止基督教传播和信仰的法律),并于1616年(元和2年)颁布了江户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德川秀忠开始限制红色邮票的发行。

此后,对基督徒的压迫和对外国船只的限制逐渐加强。1631年(宽永8年),“放生仙堂”制度开始实施。凤书船是载有老朱(江户幕府的重要官员)颁发的凤书的商船。从此以后,出国旅行都需要红印信和凤书,红印船贸易的规定也随之而来。并得到进一步加强。

然后,在1635年(宽永12年),当日本人完全禁止出国旅行时,红印船贸易被废除。江户幕府的全国闭关政策于六年后,也就是1641年(宽永18年)完成。

【近代初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南蛮贸易与水印线贸易的差异

■南蛮贸易

16世纪中叶以后来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之间进行的贸易。贸易以长崎和平户(长崎县)为中心。

从中国进口枪支、火药、手表、玻璃、生丝和丝织物,而白银则主要从日本出口。

■水印船贸易西洋诸侯和京都、堺(大阪府)、长崎等地的商人携带

江户幕府发行的邮票,乘船前往东南亚等国家的贸易。从中国进口生丝和丝织物、武器用鲨鱼皮和鹿皮以及糖,而白银、硫磺、铜和刀剑则主要从日本出口。

日本城镇是由来自日本的人在整个东南亚建立的。这两种类型的贸易都在国家隔离期间结束。

1635年:禁止日本人出国和返回日本红印船贸易结束

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只出海?南南贸易结束

友连:

历史的铺垫,华南的汉人是中原华夏族不断南迁的过程,尤其是在赵政征服岭南、衣冠南渡、靖康之变、孔氏随赵宋南迁衢州。元时,波斯人通过伊斯兰文化席卷马来半岛,让当地土著形成“马来人”概念。元末,蒙古人成功镇压福建泉州的“亦思巴奚战乱”。

明初,朱元璋实施“海禁”政策,随后是日本“北前船”贸易勃发时期,幕府时代,德川家康窃取“丰臣秀赖”家权后,签发“朱印船制度”,远赴南洋贸易。郑和下西洋期间,水手与马来土著通婚被称为“娘惹”。

清末民初,西江流域的贺州茶同样伴随岭南汉人“下南洋”,特别是梧州的“六堡茶”,经香港转口至南洋后,是华工抵御赤道气候所随身携带的必需品。这一时期,客家人、广府人、闽越人将中国人的“内耗、内卷、内斗”文化带至马来西亚,尤其是东马的砂拉越,英国人择机控制东马。

二战后,马来联邦成立,驱离新加坡,让其独立建国。李光耀认为,中国人自商鞅“徙木立信”和东汉“白虎通义”后,代表着外儒内法登场,对于中国人无法通过自身素质建立秩序的行为,需要“严刑峻法”予以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