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Java),是组成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之一,印尼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海岸。爪哇岛形状自东向西拉长,岛上有四个省和两个特别省。爪哇岛人口为1.56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岛屿,约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56%。爪哇岛被认为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人口分布的核心。巽他人居住在爪哇岛西部,爪哇人居住在爪哇岛中部和东部,马都拉人居住在东部部分地区(马都拉岛及对岸)。 印度尼西亚历史上许多最著名的事件都发生在爪哇。它是强大的印度佛教帝国、伊斯兰苏丹国的中心,也是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核心。爪哇也是1930年代和1940年代印度尼西亚争取独立的中心。爪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主导着印度尼西亚。邻近的巴厘岛以印度教徒为主,两岛之间因宗教差异存在一些冲突。 自然地理: 爪哇岛位于苏门答腊岛西侧,巴厘岛东侧,北临爪哇海,西临巽他海峡,南临印度洋,是世界第13大岛。爪哇岛几乎全部由火山形成;它包含38座山峰,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山脊,这些山峰曾经是活火山。爪哇岛共有112座火山,其中35座是活火山。岛上最长的河流是600公里长的梭罗河。这条河发源于爪哇中部的拉武火山,然后向北和向东流到泗水市附近的爪哇海河口。 爪哇的山脉和高地将内陆地区分割成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爪哇的稻田是世界上最富饶的稻田之一。爪哇是印度尼西亚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始于1699年。如今,伊真高原上的小农户和大型种植园都在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开发雨林,改变生态系统,塑造地貌,开辟稻田和梯田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爪哇梯田已存在一千多年,曾养活古代农业王国。不断增长的人口给爪哇的野生动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雨林不断减少,并局限于高地斜坡或孤立的半岛。 历史 在本加弯·索罗河沿岸发现了直立人(俗称“爪哇人”)的化石遗骸,可追溯到130万年前。直立人大约在180万年前抵达欧亚大陆,这被认为是第一次非洲大迁徙。有证据表明,爪哇的直立人中蛄泻生活在常年潮湿的森林栖息地。爪哇岛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合发展水稻种植,而这需要村庄之间高度合作。在这些村庄联盟中,一些小王国逐渐发展起来。贯穿爪哇岛的火山山脉和相关高地使其内部地区和人民保持相对孤立的状态。 在伊斯兰国家和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河流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尽管爪哇岛的许多河流大多很短。据认为,至少在17世纪中叶,爪哇岛已经建立了道路、永久桥梁和收费站系统。地方政权可能会破坏路线,雨季也可能破坏路线,道路的使用高度依赖于持续的维护。因此,爪哇岛居民之间的交流很困难。爪哇岛文明的出现通常与公元78年阿吉·萨卡的到来有关。 西爪哇的塔鲁马王国和巽他王国分别出现于4世纪和7世纪,而羯陵伽王国则从640年开始向中国派遣使团。大约在10世纪,权力中心从爪哇中部转移到东部。东爪哇的谏义里、辛哈沙里和满者伯夷王国主要依赖于水稻农业,但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内部以及与中国和印度进行贸易。 先前的爪哇王国的权力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但满者伯夷控制了港口和航道,成为爪哇的第一个商业帝国。随着哈扬·乌鲁克的去世和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开始衰落。16世纪末,伊斯兰教成为爪哇的主流宗教。在此期间,德马克、芝拉朋和万丹等伊斯兰王国崛起。16世纪末,马塔兰苏丹国成为爪哇中部和东部的主导力量。泗水和芝拉朋公国最终被征服,因此,在17世纪,只有马塔兰和万丹与荷兰人对抗。 殖民时期 爪哇与欧洲殖民势力的接触始于1522年,当时巽他王国与马六甲的葡萄牙人签订了条约。条约失败后,葡萄牙人的势力仅限于马六甲和东部岛屿。1596年,科内利斯·德·豪特曼率领的四艘船的探险队首次与印度尼西亚接触。到18世纪末,荷兰人通过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内陆苏丹国。爪哇在殖民时期初期的主要作用是生产稻米。在班达等香料生产岛屿,大米定期从爪哇进口,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 1815年,爪哇岛的人口可能有500万。18世纪下半叶,人口激增始于爪哇岛中北部沿海地区,19世纪全岛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大幅增长的因素包括荷兰殖民统治的影响,包括强行结束爪哇岛的内战、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引进木薯和玉米等可以养活买不起大米的人口的粮食作物。1820年,霍乱在爪哇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占领期间,爪哇都没有发生过重大饥荒。 经济 最初,爪哇的经济严重依赖稻米种植。古代王国,如巽他王国、马塔兰王国和满者伯夷王国,都依赖于稻米产量和税收。自古以来,爪哇就以稻米盈余和稻米出口而闻名,稻米种植促进了该岛人口的增长。爪哇与古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早在4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岛上发现的那个时期的中国陶瓷就是明证。从满者伯夷王朝时期开始,直到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时代,爪哇也参与了马鲁古香料的全球贸易。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在巴达维亚站稳脚跟,19世纪荷属东印度群岛接替了这一地位。在殖民时期,荷兰人在爪哇引进了甘蔗、橡胶、咖啡、茶和奎宁等经济作物的种植。19世纪和20世纪初,爪哇咖啡风靡全球。因此,“爪哇”这个名仔蛄戌今已成为咖啡的代名词。 自荷属东印度时代以来,爪哇岛一直是印度尼西亚最发达的岛屿,直到现代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后,情况依然如此。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公路交通网络随着19世纪初Daendels修建的爪哇大驿道而得到连接和完善。它成为爪哇公路基础设施的支柱,并为爪哇北海岸公路(印尼语:Jalan Pantura,Pantai Utara的缩写)奠定了基础。 将咖啡等商品从岛屿内部的种植园运输到海岸港口的需求刺激了爪哇铁路网络的建设。如今,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在爪哇的主要城市蓬勃发展,例如雅加达、泗水、三宝垄和万隆;而一些传统的苏丹国城市,如日惹、苏拉卡塔和芝拉朋,则保留了其皇家遗产,并已成为艺术、文化和旅游的中心。爪哇北部海岸的城镇也正在发展工业区,特别是在芝勒贡、坦格朗、勿加泗、卡拉旺、格雷西克和诗都阿佐周围。 收费公路网络自新序列序时期一直修建至今,连接着主要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例如雅加达和万隆及其周边地区;也包括芝拉朋、三宝垄和泗水。除了这些高速公路外,爪哇还有16条国道。根据印尼统计局(Badan Pusat Statistik)发布的2022年统计数据,仅爪哇省就贡献了印尼GDP的60%左右,相当于6860亿美元。 人口 爪哇传统上由精英阶层主导,下层阶级的人通常从事农业和渔业。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移民到爪哇岛,爪哇的精英阶层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有证据表明南亚移民是这个精英阶层中的一员,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和波斯移民也是如此。最近,中国移民也成为爪哇经济精英的一部分。虽然华人在政治上通常被边缘化,但也有明显的例外,比如前雅加达省长Basuki Tjahaja Purnama。 虽然爪哇正日益现代化和城市化,但该岛只有75%的地区通了电。村庄和稻田仍然是常见的景象。与爪哇其他地区不同,中爪哇的人口增长率仍然很低。然而,中爪哇的人口年轻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许多人选择离开较为农村化的中爪哇,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尽管许多爪哇人离开了爪哇岛,但爪哇岛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的商业、学术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数百万非爪哇人来到爪哇岛。雅加达和万隆周边地区的人口增长最为强劲,这反映在这些地区的人口多样性上。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岛,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56%,根据官方估计,截至2023年中期,爪哇岛总人口为1.564亿。 种族和文化 尽管人口众多,且与印度尼西亚其他较大的岛屿相比,爪哇岛的民族构成相对单一。岛上只有两个土著民族——爪哇人和巽他人。第三个民族是马都拉人,他们居住在爪哇东北部海岸的马都拉岛,自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到东爪哇。爪哇人约占该岛人口的三分之二,巽他人和马都拉人分别占38%和10%。 岛上有四个主要的文化区:爪哇中部或日惹是爪哇人的心脏地带和帕西西尔地区的北海岸,爪哇西部的巽他地区(巽他语:Tatar Sunda)和爪哇东部突出部(也称为:Blambangan)的心脏地带Parahyangan。爪哇文化的kejawen是岛上最主要的。爪哇残存的贵族就驻扎在这里,这里也是印度尼西亚大多数军队、商业和政治精英的发源地。这里的语言、艺术和礼仪被认为是岛上最精致和最典范的。 主要城市 爪哇岛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四个:雅加达、泗水、万隆和三宝垄。 ●.雅加达——首都和经济中心。城市地区(包括郊区)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茂物-位于雅加达南部。它是在殖民时期建成的避暑胜地。茂物植物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之一。- ●.泗水-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雅加达。作为重要的贸易港口。 ●.万隆(Bandung)——因万隆会议而闻名。它地处高海拔,气候凉爽,也是一座大学城。 ●.三宝垄-一座商业城市,其贸易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荷兰殖民时代。 ●.日惹-印度尼西亚的古都,据说是爪哇人民的精神家园,艺术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有一座皇宫。 ●.梭罗-皇宫。它的历史比日惹还要悠久。它与日惹一样,是爪哇传统文化的中心。 ●.玛琅-被誉为东爪哇的巴黎,地处高海拔,气候凉爽,也是一座大学城。 ●.井里汶-井里汶有一个港口,以出口工业原材料而闻名。有一种加美兰与solo和jogja略有不同。 ●.外南梦(Banyuwangi)-巴厘岛对面海岸的一个小镇。这里的加美兰有时被称为“东爪哇风格”,以区别于中爪哇风格的加美兰,例如Solo和Jogj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