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佛教是新加坡最广泛信奉的宗教:在最近的人口普查中,31%的常住人口宣称自己是信徒。其次是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道教和印度教。20%的人口没有宗教信仰。2000年至2010年间,基督徒、道教徒和不信教者的比例分别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而佛教徒的比例下降了。其他信仰在人口中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新加坡有来自三大佛教传统的寺院和佛法中心: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新加坡的大多数佛教徒都是中国人,并且具有大乘传统,传教士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已有几十年了。然而,在过去十年中,泰国的小乘佛教在民众(不仅是中国人)中越来越受欢迎。日本佛教组织国际创价学会的宗教在新加坡有很多人信奉,其中大部分是华裔。藏传佛教近年来,该公司在该国也取得了缓慢的进展。 语言: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普通话和泰米尔语。英语是通用语和商业、政府、法律和教育中使用的主要语言。新加坡宪法和所有政府立法均以英语书写,如果新加坡法院使用英语以外的语言,则需要口译员。法定公司以英语开展业务,而以非英语官方语言(例如马来语、普通话或泰米尔语)编写的任何官方文件通常都被翻译成英语以被接受使用。 马来语在1960年代从英国独立后被新加坡政府指定为国语,以避免与新加坡马来语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发生摩擦。它具有象征性而非功能性目的。它用于国歌MajulahSingapura,引用新加坡的命令和勋章以及军事命令。新加坡马来语正式以拉丁文的鲁米文字书写,尽管一些新加坡马来人也学习以阿拉伯文为基础的爪夷文字。爪夷文被认为是用于新加坡身份证的民族文字。 新加坡人大多是双语的,通常以英语为共同语言,母语为学校教授的第二语言,以维护每个人的种族认同和价值观。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英语是家庭使用最多的语言,有48.3%的人口使用英语;其次是普通话,29.9%在家使用普通话。近50万人将其他祖传的南方汉语变种,主要是闽南语、潮州话和广东话作为他们的母语,尽管这些语言的使用正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或英语。新加坡汉字都是用简体字写的。 由于该国作为前皇家殖民地的地位,新加坡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以英式英语为基础。然而,在新加坡使用的英语形式从标准新加坡英语到称为新加坡英语的口语形式不等,政府不鼓励这种形式,因为它声称它是一种不符合标准的英语克里奥尔语,会妨碍新加坡人,从而构成障碍学习标准英语,让除了其他新加坡英语的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无法理解该说话者。 标准新加坡英语对所有标准英语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说英语的人,而大多数说英语的人不懂新加坡英语。因此,在英语电视上播放的对讲新加坡英语的人的采访需要翻译标准英语字幕。尽管如此,新加坡人对新加坡式英语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联系,因此新加坡式英语的存在被许多新加坡人视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 因此,近来,政府容忍了新加坡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双语(仅适用于两种语言流利的人),同时不断加强标准英语在只说新加坡式英语(即无法与其他英语国家的标准英语相互理解)。新加坡境内的双语(新加坡英语和新加坡标准英语)与瑞士境内的双语(瑞士德语和瑞士标准德语)非常相似。 教育: 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主要由国家支持。所有机构,无论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都必须在教育部注册。英语是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学语言,除“母语”语言试卷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语授课和考试。虽然“母语”一词一般指国际上的第一语言,但在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中,它被用来指第二语言,因为英语是第一语言。已经出国一段时间或在“母语”语言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更简单的课程或放弃该科目。 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只有初级是强制性的。学生从六年的小学开始,由四年的基础课程和两年的迎新阶段组成。课程侧重于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中学持续四到五年,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每所学校分为特殊、快速、普通(学术)和普通(技术)流。 基本课程分解与小学阶段相同,但课程更加专业。大学预科教育在高中进行两到三年,主要称为初级学院。然而,作为Pre-U教育的替代方案,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提供课程,包括5所理工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ITEs)。新加坡有六所公立大学,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位列世界前20名大学之列。 所有学校的国家考试都是标准化的,每个阶段后都会进行一次考试。在前六年的教育之后,学生参加小学毕业考试(PSLE),这决定了他们在中学的位置。在中学阶段结束时,参加GCEO-Level或N-level考试;在接下来的大学预科阶段结束时,将参加GCEA-Level考试。一些学校的课程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被称为自治学校,适用于中学及以上教育水平。 新加坡也是一个教育中心,2006年有超过80,000名国际学生。每天有5,000名马来西亚学生穿过柔佛-新加坡堤道到新加坡上学。2009年,新加坡大学中20%的学生是国际学生——这是允许的最高上限,其中大部分来自东盟、中国和印度。 新加坡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的许多世界教育基准中都表现出色。2015年,其中小学生均在经合组织全球76个国家的学校表现排名中名列第一——被称为最全面的教育标准地图。2016年,新加坡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TIMSS)中均名列前茅。在72个国家的2016年英孚英语水平指数中,新加坡排名第6,并且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亚洲国家。 文化: 尽管新加坡面积不大,但它拥有多种语言、宗教和文化。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表示,新加坡不符合传统的国家描述,称其为转型社会,并指出新加坡人并非所有人都会说话。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或有相同的习俗。 以英语为母语的新加坡人可能倾向于西方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或世俗主义),而以中文为母语的新加坡人大多倾向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民间宗教,佛教,道教,儒家有联系.讲马来语的新加坡人大多倾向于马来文化,马来文化本身与伊斯兰文化密切相关。讲泰米尔语的新加坡人大多倾向于泰米尔文化,而泰米尔文化本身主要与印度教文化有关。种族和宗教和谐被视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部分,并在建立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方面发挥了作用。 1963年新加坡从英国独立时,大多数新加坡公民都是临时移民劳工,无意永久居留。还有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本地出生的人——被称为土生华人或峇峇娘惹——是15世纪和16世纪中国移民的后裔。除了向新加坡宣誓效忠的土生华人外,大部分劳工的效忠在于他们各自的家乡马来亚、中国和印度。 独立后,政府开始精心打造独特的新加坡身份和文化。新加坡享有保姆国家的美誉。政府也非常重视精英管理,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评判一个人。新加坡的国花是杂交兰花,万代“若阿金小姐”,以纪念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亚美尼亚妇女而命名,她于1893年在丹戎巴葛的花园中杂交了这朵花。新加坡被称为狮城国徽和狮头符号等许多国家符号都使用了狮子。主要的宗教节日是公众假期。 媒体: 与政府有关联的公司控制着新加坡的大部分国内媒体。新传媒在新加坡经营大多数免费电视频道和免费广播电台。新传媒总共提供六个免费电视频道。StarHubTV和SingtelTV还提供IPTV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频道。SPHMediaTrust是一家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机构,控制着新加坡的大部分报业。 新加坡的媒体业有时被自由之家等人.权组织批评为过度监管和缺乏自由。据说记者之间的自我审查很普遍。2022年,新加坡在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的新闻自由指数中排名第139位,高于前一年的160位。媒体发展局监管新加坡媒体,声称平衡了对选择的需求和对攻击性和有害材料的保护。禁止私人拥有电视卫星天线。 新加坡的互联网由国有的Singtel、部分国有的Starhub和M1Limited以及其他一些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截至2015年春季提供速度高达2Gbit/s的住宅服务计划。Equinix(332名参与者)和新加坡互联网交换中心(70名参与者)是互联网交换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内容交付网络在新加坡不同地点的网络(自治系统)之间交换互联网流量。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新加坡人还可以使用本地视频文本服务SingaporeTeleview相互交流。智能岛一词出现于1990年代,指的是岛国与互联网的早期适应关系。 2016年,新加坡估计有470万互联网用户,占人口的82.5%。新加坡政府并未对互联网进行广泛审查,但它保留了一份包含100个网站(大部分是色情网站)的列表,将其屏蔽为“新加坡社区对有害和不良内容的立场的象征性声明在网上”。由于封锁仅涵盖家庭互联网访问,用户仍可从其办公室计算机访问被封锁的网站。在德勤的调查中,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和谷歌消费者晴雨表——2014年分别占人口的89%和85%。总体手机普及率为每100人148个手机用户。 卫生保健: 新加坡有一个普遍有效的医疗保健系统,尽管发达国家的医疗支出相对较低。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世界卫生报告》中将新加坡的医疗保健系统列为世界第6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新加坡的婴儿死亡率是世界上最低的。2019年,新加坡人的预期寿命为84.8岁,是所有国家中最长的。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6岁,健康状况良好的为75.8岁。男性的平均值较低。新加坡在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和2013年1月,分别有8,800名外国人和5,400名新加坡人被诊断出感染了艾滋病毒,但每年每10万人中死于艾滋病毒的人数不到10人。免疫水平很高。成人肥胖率低于10%。2013年,经济学人智库将新加坡列为亚洲生活质量最好的国家,在全球排名第六。 政府的医疗保健系统基于“3M”框架。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医疗基金,为那些无法负担医疗保健的人提供安全网;保健储蓄,一个覆盖约85%人口的强制性国家医疗储蓄账户系统;和Medishield,政府资助的健康保险计划。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在管理决策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名义上是为了争夺患者而竞争,但仍属于政府所有。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计划。2008年,32%的医疗保健由政府资助。医疗保健约占新加坡GDP的3.5%。 人口统计: 截至2018年年中,新加坡估计人口为5,638,700人,其中3,471,900人(61.6%)为公民,其余2,166,800人(38.4%)为永久居民(522,300人)或国际学生、外国工人或家属(1,644,500人))。织梦根据该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将近23%的新加坡居民(即公民和永久居民)是外国出生的;如果将非居民计算在内,近43%的总人口是外国出生的。 同一人口普查还报告说,大约74.1%的居民是华裔,13.4%是马来裔,9.2%是印度裔,3.3%是其他(包括欧亚裔)血统。在2010年之前,每个人只能注册为一个种族的成员,默认情况下是他或她父亲的成员,因此在政府人口普查中,混血人只被归入其父亲的种族。从2010年起,人们可以使用多种族分类进行注册,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主要种族和一个次要种族,但不能超过两个。 2017年新加坡居民的中位年龄为40.5岁,2014年总生育率估计为每名妇女0.80个孩子,是世界上最低的,远低于替代人口所需的2.1岁。政府试图提高生育率,但成效有限,并调整移民政策以维持其工作年龄人口。 91%的居民家庭(即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为户主的家庭)拥有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平均家庭规模为3.43人(其中包括既不是公民也不是永久居民的家属)。然而,由于土地稀缺,78.7%的居民家庭住在由建屋发展局(HDB)开发的补贴、高层公共住房公寓。 此外,75.9%的居民家庭居住在等于或大于四房(即三房加一厅)组屋或私人住宅的房产中。住家外籍家庭佣工在新加坡相当普遍,截至2013年12月,新加坡约有224,500名外籍家庭佣工。 |